公车改革 大使下班后开私车
我国170多家驻外使领馆改革用车制度,公车私车分开,外交部为使馆提供交通、购车、用车补贴。 驻外使馆车改打破“大奔”垄断 在国内公车进行改革同时,自2005 年元旦始,我国驻外外交机构的用车制度改革也不动声色地进行着。据了解,在我国现有的170多家驻外使领馆家中,除了一些处于非常时期(例如战乱)的驻在国,都进行了车辆改革。 改革之前,根据所在国不同,大使馆内有数量不等的公车。驻阿根廷的一位外交官感言:“有的部门人员多,车辆少,产生用车矛盾。同时,在用车上公用、私用无法分开。” 在改革后,使馆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辆公车,所有人员都有自己的车。“大使代表国家的形象,有必要为大使留一辆。不过大使下班之后的私用也必须用自己的私车。每辆公车的费用都是国家出,油费、维修费都要上报,马虎不得。”驻欧洲某国的一位外交人员表示。据了解,原来使馆的车都是国家财政拨款购买的,在改革后,要向国家上报车的使用年限、公里数,然后封存调回国内。 但无论如何,改革是大势所趋,以前作为外交人员,使馆车辆都很高级,现在每个人都针对自己的情况开始买车,“改变了清一色奔驰的局面。” 改革为外交人员提供一部分补贴 对于公车改革,所有的外交人员都表示选择自己买车。驻南非的一位外交人员表示:“这里治安不好,车就像腿,没有车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而对于此次车改的看法,大多数驻外人员表示: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一位中国驻亚洲某国使馆的外交人员表示:“这次改革完全出于一种内部考虑,客观上给大伙提供一个条件,有点补贴。”而在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的一份资料中提到了车改的目的:“取消公车、打破供给制、实行货币化,在充分保证公务用车的前提下,兼顾个人用车,缓解用车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外交人员任期结束私人车免关税回国 不少外交官表示,如此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而且也解决了许多问题。驻阿根廷中国大使馆商务处的一位官员觉得这次改革缓解了用车矛盾:“以前有的部门人员多,车辆少,耽误工作。现在没有了公车,减少了工作冲突,矛盾也减少了。而且,现在车辆都归个人所有,可以更好地维护,节省维修费用,延长寿命。” 驻英国的一位外交人员表示:“大家都会从市场上买二手车,很少有人选择买单位的公车。公车是国家财产,还要进行资产评估,手续很麻烦。”另外一位外交官说:“因为外交人员都享有豁免权,享有免税;而且海关进口税免收,拉回去还是很值的。” 在改革之后每个外交人员都拥有一辆车,外交人员任期结束之后要回国,为此,国家海关总署对外交人员离任后所携进境车辆的清关程序将做出具体规定。“车辆回国,进口税是要免的。”驻拉美某国的一位外交人员称。 据《法制晚报》
|